橙e资讯(9月21日) 日化、生活服务业、餐饮、建材、钢铁

日期:2023-11-17 21:48:09 作者: 技术领域

  10月份出口税的棕榈油参考价格为每吨2,754.18令吉,相当于657.32美元/吨。按照马来西亚规定,如果参考价格高于2250令吉就需要征收出口税。2017年8月份和9月份的出口税均为5.5%。

  根据SmithersPira公司最近的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个人护理用湿巾市场销售额约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3亿元),共消耗超过8.8万吨非织造布。市场研究员估算,到2021年其销售额将增长到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5.7亿元),消耗非织造布将超过13.3万吨。

  湿厕纸/可冲散湿巾、女性卫生湿巾、成人失禁/洗浴湿巾等其他功能性湿巾,以及防虫、防晒、上妆和面部用湿巾,是个人护理用湿巾市场的最大领域,也是这一类中平均价格最高的部分。

  根据欧睿国际咨询公司行业研究负责人SvetlanaUduslivaia所述,湿巾销售仍然大多分布在在发达地区市场,较高的单价是对发展中地区消费者的一大限制因素。虽然在发达地区市场上,消费者通常有较高的可支配收入,但定价仍然是一个挑战。当地消费者并不一定愿意为湿巾支付额外费用,但Uduslivaia认为,由于婴儿湿巾是最大的种类,购物者在了解其他个人护理用湿巾时,通常将婴儿湿巾作为“定价基准”。在过去的两到三年内,在美国许多新产品上市发布时,一包48片,价格超过10美元(约合人民币67.2元),但该产品一旦开始大规模零售,价格会迅速降低至不到5美元(约合人民币33.6元),这说明花了钱的人湿巾价格的敏感度高。

  除了面部上妆湿巾,湿厕纸或可冲散湿巾也都表现良好。产品开发鼓励了需求,湿厕纸仍然是一个比较小的类别。即使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市场上,这种类别的湿巾也相对较新,发展尚不充分,这为进一步增长奠定了基础。例如在美国和加拿大,大部分湿厕纸呈正增长,可通过开展促销活动,增加广告投入,来增加这种类别湿巾的销售。

  尽管人们指责这种类别湿巾被冲入到管道和水处理系统中会造成堵塞,但Uduslivaia认为,这些负面新闻并未产生太大影响。对这类产品开发的投入还会继续,但取决于行业如何成功地解决和扭转当地政府日益严格的有关政策和管制措施。

  一、生产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部工业0.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不含食品)、纺织、食品、医药和烟草等行业分别增长8.8%、5.2%、8.1%、11.3%和2.0%。

  二、投资增长相对平稳。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低速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和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4.2%、2.6%、6.4%和0.5%。

  三、重点行业产销率较高。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97.6%,家具制造业97.9%,造纸及纸制品业97.3%,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98.1%,农副食品加工业97.6%,食品制造业97.3%,酒和饮料行业96.5%,纺织业98.4%,服装制造业97.3%,化学纤维制造业96.9%,医药制造业94.3%。

  四、出口保持低速增长。消费品工业出货值同比增长6.7%,增幅低于全部工业3.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不含食品)、纺织、食品、医药和烟草同比分别增长7.9%、4.0%、6.2%、5.9%和-1.4%。消费品工业出货值占全部工业的31.6%。

  在不久前举行的纽约时装周上,浪奇LONKEY洗衣珠携手著名设计师刘嘉上演了一场新品全球首秀。

  LONKEY本次发布的洗衣珠新品共有两款单品,包装为LONKEY与全球品牌设计机构LPK的联合创意出品,设计汇集了中国、伦敦、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大咖,对于“唔洗繁”的生活理念和态度的理解和诠释。

  此次带来的两款洗衣珠除了遇水即溶的水溶特性外,还分别具有不一样功能:其中一款具有4倍于普通洗衣液的洁净能力,小小一颗就可以轻松洗干净12件衣物,再也用不着头疼该放多少的量;另一款为不需要麻烦地分别添加洗衣液、消毒液、柔顺剂,一颗就能实现“洗衣液+消毒液+柔顺剂”的强大功能。

  增值税环环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能促进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和新业态发展。上述调研报告发现,合计约41%的试点纳税人认为营改增促进设立新公司。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试点以来,到2016年5月1日实现了全面覆盖。营改增不仅影响企业税负及决策,也对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有影响。

  营改增让哪些行业受惠多?不动产纳入抵扣,是否有利于激发企业投资?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纳入试点,是否激发了企业的研发热情?改革推行五年多时间,效果如何?

  8月25日,中国财政科学院在京发布《“营改增试点改革”第三方评估报告》(下称报告),通过对北京、上海、福建、辽宁、安徽、湖南、河北、山西、广西、陕西十个省区市的试点纳税人、行业协会和相关财税专家,发放和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754份(其中试点纳税人收回2630份),评估认为营改增统一了货物和服务的税制,体现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优化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营改增的改革效果也还在释放过程中。调查问卷还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结论,比如约57%的纳税人认为营改增不会影响企业投资,55%的纳税人认为营改增之后企业研发投入并没有增加。

  8月18日,国务院常委会议指出,实施营改增是近年我国减税顶级规模的改革措施,已累计减税1.61万亿元。特别是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截至今年6月直接减税8500多亿元,实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围,有更多服务产生的成本可纳入抵扣。2016年5月1日,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全面推开试点,同时还将不动产纳入抵扣,减税规模进一步扩大。

  报告指出,营改增的减税效果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原增值税纳税人因为抵扣范围扩大带来的减税,二则是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的减税。

  财科院获取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5月-12月四大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3+7”行业(2016年5月1日之前试点的包括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等现代服务业)、原增值税行业(制造业等)减税额度分别是1747、1486、1655亿元,大致三分天下。

  具体来看,因为纳入增值税的行业慢慢的变多,可抵扣的服务成本慢慢的变多,原增值税行业是“纯粹”的受益者。2016年5月-12月间,四大行业扩围为原增值税行业减税792亿元,“3+7”行业为原增值税行业减税约863亿元。

  四大行业中减税额度集中在金融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这两个行业2016年因营改增试点分别减税726、754亿元;而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减税规模相对较少,分别为108、159亿元。

  原来试点的“3+7”行业中,减税大多分布在在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勘测规划等细分行业),2016年5月-12月间减税约1120亿元;而电信业、交通运输、邮政业减税额度较少,分别为246、117、4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增值税税负是销项减进项得来,税负高低取决于销项和进项的配比,不一样的行业、类型的企业配比不同。如制造业生产销售产品,要一直购进原材料,销项和进项的配比确定性较强;但服务业的情况更复杂,不确定性强。

  调研报告结果为,试点纳税人中有约41%认为营改增促进企业购买、租赁新厂(场)地,约53%认为促进企业购进新设备,约27%认为促进设立新公司、开展新业务,约14%认为促进将原来部分业务分立至新公司,不过还有约33%的试点纳税人认为营改增对企业没有影响。

  增值税环环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能促进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和新业态发展。上述调研报告发现,合计约41%的试点纳税人认为营改增促进设立新公司(无论是新设立,还是将原来部分业务分立至新公司)。

  营改增还能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在增值税环环抵扣的机制下,企业为实现充分抵扣,会主动索取专用发票,也为下游企业开具专用发票,上下游企业间形成了交叉稽核的机制,能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当然,部分试点纳税人反映税负上升,也是因营业税税制环境更为宽松、偷逃漏税空间较大,而增值税环环抵扣的机制,使得税收管理更为严肃。

  如果说此前的结论,都在学界预期内,另外一些结论,则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实务层面的复杂性。

  比如,2016年5月1日将不动产纳入抵扣链条,这是否会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呢?调研中约53%的财税专家觉得会促进企业增加投资,而约57%的试点纳税人认为企业投资不会受营改增影响。还有约8%的试点纳税人认为营改增会使得企业增加投资,7%的试点纳税人认为会使得企业减少投资,约28%的纳税人并不清楚营改增对投资会带来什么影响。

  营改增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调研结果,与此类似。营改增之前,研发行业适用营业税,制造业企业为避免层层征税的机制,不愿意剥离研发辅业,公司倾向于大而全。当研发行业纳入增值税范畴,企业从外购买的研发服务以及研发成本产生的税收可纳入抵扣,这会促进专业分工(研发业单独剥离),也会鼓励企业采购更好的研发技术服务。

  而调研结果为,仅9%的试点纳税人认为营改增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1%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减少,而55%认为企业研发投入不受营改增影响,不清楚的有35%。这9%的试点纳税人(326户)中,约52%指出是因为研发投入可抵扣,才导致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营改增还有待优化。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针对税率结构不合理、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不完善、少数纳税人因抵扣不充分导致税负增加等问题对症下药,推动改革不断深化。

  最新数据表明,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部门和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亦不断的提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近日表示,中国服务业正处于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期,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十年倍增」,占GDP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60%。同时,服务业开放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通过开放促改革,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形成「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香港商报记者张丽娟

  服务业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17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按年增长7.7%,连续12个季度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54.1%,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9.1%。国家统计局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按年增8.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今年上半年GDP增长6.9%,服务业是主要的产业支撑,而支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是新兴服务业。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是各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重要特徵,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中国经济正好处在此阶段。同时,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居民消费品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对消费有关的服务产业需求较多,投资、出口等产业虽然在放缓,与消费有关的服务产业增速没有显而易见地下降,有的反而略有上升,整个服务业占比亦提高。

  显而易见,服务业已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引擎。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0.2%;2016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至51.6%,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服务业发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快速集聚,亦成为新增企业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和税收增长的大多数来自。毛盛勇指,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

  不过,中国服务业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依然较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认为,中国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大而不强」问题仍突出,服务经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发表署名文章坦言,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偏低,明显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57%的中等水准,与发达国家74%的中等水准相差20来个百分点;服务业质量和效益不高,服务供给创新没能跟上需求升级步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服务业整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环节,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较大。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围绕服务业创新发展明确了总体要求、根本原则和政策举措。

  按照上述大纲预计,到2025年,国家将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十年倍增」,占GDP比重提高到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达到55%,服务业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竞争力提升的功能显着增强。

  早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带领的课题组研究认为,未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服务贸易强国目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9%;2025年达到66%,中国郑重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030年达到72%,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63%,基本达到服务业强国的中等水平;2050年,将建成3到5个全球服务业中心城市,将其打造为全球高端服务业集聚中心、主导和引领全球价值链,经济控制力显着增强,位于世界最发达的服务业强国行列。

  唐建伟认为,服务业产业比重不断的提高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像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未来服务业产业占比可能会超过百分之七十甚至八十。政府应该做好相关配套措施,如服务业准入门槛、服务业对外开放规则等,可以借鉴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其他则应由市场决定。「中国前30年比较好的经验是,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尤其是自贸区的设定,未来需要继续推下去」。他表示,中美「百日计划」亦提出,对美国开放部分金融服务业,并为美方信用评级公司及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市场准入,显示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决心。

  国家发改委提出,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一定要坚持市场主导、质量至上,同时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形成「中国服务+中国制造」组合效应。未来具体措施包括: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各类显性隐性准入障碍等。同时,服务业开放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优先放开对弥补发展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备极其重大作用的领域,优化外资准入管理,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在开放中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竞争力,并鼓励中国服务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提升全球服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事实上,中国服务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向服务消费和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将为服务业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将极大拓展服务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绿色化、人口老龄化等趋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依法治国正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在新技术支撑下,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中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快速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所在、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支撑、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路径。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关乎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正如胡祖才所说,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才能支撑制造强国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只有按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才能加快形成「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双轮驱动、一二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养老是我国今后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但同时也给养老产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养老服务业便是如此。尽管中国老年健康服务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市场空间逐渐打开,前景日益明朗。

  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与我国人口和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发展紧密联系的。首先,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密切相连。人口的老龄化发展,众多的老年人为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养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社区承担起养老的责任。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职业福利”逐渐萎缩,原来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和单位建立起来的福利网被打破,“企业人”、“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更多的福利服务需求被推向了“社会福利”。

  再次,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需要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空巢家庭的逐渐增多,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这一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社会增强老年人的服务功能。

  最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老人对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将呈多样化、迅速增长态势。老年医疗服务,老年护理服务,老年健康保险,老年旅游等需求日益增多。老年健康服务内容将随各式各样的需求进一步细分,高龄老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居家的病残老人等规模不断增大的各种特殊老年人群体,将会对社会提出更多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

  因此,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出了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老年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老年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政策推动下,2004年,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为1335亿元,2016年已发展到1.7万亿元,2004-201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94%。

  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也呈现大幅增长,到2015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1.6万个,社会服务床位共676.3万张。其中养老床位669.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3张,比上年增长11.4%。

  老年人是各种疾病的多发人群,年龄与其对医疗保险服务的需求程度显著相关。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日常保健护理,因此,医疗服务应当是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容量巨大。

  护理服务需求同样旺盛,2000-2050年中国老年人需要上门护理服务的人数将不断上升,2020年达4033.3万人,2030年达到5896.9万人,到2050年超过7600万人。

  家政服务方面,主要取决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的多少。总体而言,健康状况差或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更希望得到家政服务,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更需要家政服务。据悉,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达到56.1%,如果5%的空巢老人需要家政服务,则最低的家政需求岗位也超过500万个。

  1-8月,甘孜州服务业完成投资175.58亿元,同比增长27.5%,高于全社会投资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8.6%,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完成投资超过第二产业113.06亿元和第一产业11.04亿元的总和,成为支撑全州全社会投资的主导力量。

  19日从中国网获悉,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向媒体介绍《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张红宇司长表示,希望制定下发这个文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覆盖从田间到餐桌整个农业全产业链条。

  张宏宇表示,这个文件基本梳理了大约7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这些方面从生产环节的第一环节开始到末端环节,比如,首先我们遇到的是农业生产的市场信息问题;二是在生产过程中有生产资料的供给问题;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个生产技术特别是绿色技术的服务问题;生产完了以后,作物秸秆包括动物粪便的处理,农业资源性包括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也是个崭新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机械化这些年的发展方兴未艾,农业机械的使用,包括维护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在产后加工环节,特别是初加工环节,也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服务要求。在加工完以后,又面临农产品怎么卖得出去的问题。所以从田间到餐桌,农业生产性服务涵盖全过程,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概念。

  随着进入餐饮行业的数量持续增加,大家对餐饮行业的整体投入和研究,业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来以为开餐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就是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美食和服务,然后从中赚取应得的劳务报酬嘛。来以为餐厅的直接成本菜品就那进价,是吧?利润还不高,还怕不挣钱吗。

  但是做着做着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一个餐厅的营业额要分担的成本有直接成本、租金、能耗、物料消耗、外购服务、税费、人力成本等等消耗。不仅不赚钱,而且怎么赚钱都不晓得,开源做营销活动吧要牺牲利润,已经这样了,还要仔牺牲,活不了。你说提高售客单价吧,消费者去别家了。那么研究来研究去自然就从自身组织上找问题了。自然开始关心到餐饮行业的运营管理。

  餐饮行业运营,其实这是一个大的话题。那张舟把脉餐饮今天也只能是给大家系统的介绍下理论性的东西。我们大家知道很多餐厅都知道餐厅营运管理至关重要。那餐厅的营运管理到底指的是什么?

  总的来说餐饮行业的运营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沉淀:一个是餐厅盈利模式的沉淀,另一个就是餐厅营运模式的沉淀。

  当然,这里面会有一个前提因素,你的餐厅定位是否成功。如果一开始你就错了那你做再多的运营营销也只能是加速你的死亡,也就是我们说的生意基本的战略路径,你的餐厅定位是否和你的消费群体是否一致。这一个也是有标准的检测你定位是否成功,标准就是单一客人消费行为的聚焦度大于或等于50%,这是基本。

  然后是营运体系的三重元素:产品、服务、氛围。在这三点之上我们如何将餐厅的营运设计、营运督导、营运体系有效的形成一个闭环,通过你的实际体系来指导设计你餐厅的管理模式再通过督导来调整你的体系。

  其实张舟把脉餐饮认为这个行业的先行者还是留给我们很多好的东西。例如餐饮五常管理原则,餐厅应该怎么分类、整理、执行、检查、评估。我们餐饮行业经常说的小时复命制。相信很多餐厅都是有这一套东西的。只是在执行中出了问题。没有很好的落实下去,或者是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解决体系。

  比如说学习培训难,人才梯队难打造。确实是这样的:统一培训,组织成本高?培训考试成绩无法把握问题所在,下一阶段培训毫无方向?总部培训管理,管理再去店里面培训员工,培训后再传递的效果无法保障?前厅服务流程小有改动或标准改变,复训成本那就更高?这些都是我们在餐厅营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还有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无法宏观掌握检查中的各种问题?很难做到阶段性总结,无法聚焦,无法合理规划下一步整改方向?

  实际上是我们要将员工的培训上岗到管理者的辅导监督形成有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并且形成一个整体的闭环。信息化时代这个问题是可以很好解决的,比如说,培训问题我们餐厅可以通过刻度嘟嘟这么一个移动端解决,把当下重点、龙头,急需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学习。让他们碎片化的学习,至少能够随时的反复查看复习。并且通过考试来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学习不是目的,目的是能够运用到餐厅的实际过程中去,知道和能做好还是有距离的。那么我要做的就是检查跟踪,通过检查来纠正和辅导。以及制定下一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反复学习使用监督调整的提高餐厅的组织力,运用移动端来提高我们的组织效率问题。

  总之餐饮企业要在这么一个血海中抢占一块滩头确实是不易。能够存在下来的也一定是他成功的道理,但是不能排除他是“稀里糊涂”的成功。可能赶上了一波好势头:比如一个传播渠道的兴起,或者某种餐饮品类的风靡。但是我前面有说过好的运营管理标准就是生意的持续性,也就是说你能活在未来,活的长久,餐饮行业必然也就是企业组织力的竞争。

  近几年,异国风味餐厅在广州越开越多,欧洲的、南北美的、东南亚的、中东的,甚至非洲的,应有尽有。而在这股异域风潮中,日料店似乎始终屹立不倒。近日,广州异域风味餐饮市场又迎来众多新生力量,红砖和风料理在九月开业,中高档日料品牌松月自慢料理将从福州开到广州。

  日前,美团点评研究院联合餐饮类自媒体推出的《2017年中国餐饮细分市场分析研究报告》也显示,从2016年餐饮业营业额情况来看,异国风味餐厅中,日本菜占比是4.5%,韩国菜占3.6%.其中日本料理店发展最快,从2016年的27745家到2016年12月31日增到35047家。

  餐饮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日式菜品和口味更接近中国传统的风味,更能让消费者接受。餐饮评论员姚学正认为,异国风味餐厅仅是国内餐饮市场点缀,未来或能有品牌店。

  在大众点评网,南都记者筛选到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结果分别有近1000家店,东南亚菜系餐厅则有480家左右。同时,记者发现,广州人均餐厅高价排行榜前三中就有日料品牌田舍家日料,位居第三名,其他两家是私房菜跟西餐。

  松月自慢料理属中高档日料品牌,从福州首次来广州开分店,9月23日,旗下广州珠江新城店将开业,对于为何首选广州开分店,松月市场部负责人林圣回应称,其中一个原因是松月定位主流人均400元左右,适合商务宴请,适合朋友聚会,广州市场对应松月目前的市场定位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此外,他称,对于相同定位的日料,松月也更自信。他指出,日料在中国应该属于小众餐饮当中的大众菜了,相对其他异国料理,日料应该是所有菜系中接受度比较高的一个菜系。但他坦承,目前大部分食客对日料的认知比较有限,更多的是停留在寿司、刺身等这些菜上。

  日料的兴起,也带动日式调味品在华销售,其中常年来华致力传播日餐文化的日本知名调味品公司龟甲万株式会社海外管理部部长深泽晴彦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旗下萬字酱油在中国市场按销售额划分,餐饮业所占份额最多,此外增长比较快的也是餐饮渠道。

  采访中,餐饮评论员姚学正告诉南都记者,其实越南、巴西等餐厅与日本料理、韩国料理进入广州市场的时间差不多,只不过这几年日韩餐厅发展迅猛,风头大大盖过了其他东南亚餐厅而已。

  他分析指出,这些餐厅中最受欢迎的仍是日本料理,主要原因是小而精、简而美,就餐形式轻松,选择多样、出餐快捷、价格适中,韩餐随时势兴起,时髦了几年,现已开始式微。同时,他还指出,这一两年随着城市中心广场餐饮的大发展,东南亚餐厅也越开越多。

  林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目前来看,异国风味餐厅发展得比较好的主要是日式和韩式料理,占所有异国风味的餐厅达80%以上。他分析称,一来可能受日本、韩国文化和影视节目的影响;二来日式和韩式的菜品和口味也更接近中国传统的风味,更能让消费者接受。

  相对于日式料理蓬勃开店,东南亚菜系及巴西烤肉等与中国传统餐饮有点距离的异国风味餐厅在中国市场的拓展稍显谨慎,且选址多是外国人聚居地。

  在广州市场耕耘近20年的巴西烤肉自助连锁餐厅拉丁餐厅,虽然多年来营收有增长,但门店数一直很稳定。其营运事业部总经理赵丙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营营收今年同比增长20 %,但目前广州市场仅有两家店,“相对大众餐饮风味餐厅的翻台率是低的,但旗下餐厅属于自助餐厅,不存在翻台率”。他坦承,巴西烤肉是小众市场,品牌未来不追求店多而是追求正宗,即使拓店,也是一个城市开1-2家店。

  他透露,接下来两年或将重新进军深圳市场,“品牌此前在深圳开过店,但因选址不理想,撤掉了。”他指出,拉丁餐厅选址主要从城市基因是不是有外国人、商圈消费环境开不开放、消费力构成等角度考虑。目前,拉丁餐厅总店在广州外国人聚集地建设六马路,另一家店则是在广州人流旺地正佳广场。

  此外,越南餐厅西贡小姐负责人颜玲也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品牌的发展计划是调整好产品继续开店,目前有两家店,明年4月计划开第三家店。对于新店选址,她也称要选人流多、最好有外国人的地方。

  虽然拉丁餐厅在稳步发展中,但赵丙基认为异国风味餐厅正在走下坡路,原因是国人见识越来越广,此前对外国东西趋之若鹜,现在变得“不稀罕”了。此外,是来自同行业的竞争,“中餐不管创新还是潮流的引导都做得很好,整个异国风味餐饮市场没有之前好,餐饮市场竞争加剧”。

  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赵丙基称,拉丁餐厅一直固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拉丁音乐及巴西烤肉,“巴西烤肉师傅及演出人员均是从当地请过来的,很多其他巴西烤肉餐厅把这笔费用已经砍掉了”,“拉丁餐厅除了提供正宗巴西烤肉,还有表演,装修也极具巴西风情,给异国的巴西人营造在家里吃饭的感觉。”拉丁餐厅总经理卡总如是说。

  作为异国料理,在把握异域特色与迎合中国食客方面应该如何考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南都记者发现各家各不同。林圣指出,松月本质上是日料,但也增有台式料理,“实际上这已经是对本土口味的一个平衡了”。颜玲则表示,西贡小姐也是做了很大的考虑,在越南特色菜品上,特别是越南食材的产品上,坚持将最原汁原味的越南菜呈现给中国食客,但在共同的产品上,根据越南大厨与本地食客的不断切磋,在保留越南特色的基础上去寻找平衡点。

  拉丁餐厅方面则表示,在坚持正宗巴西烤肉基础上,会对烤肉口味稍微调整,比如盐,不会像巴西本土烤肉放得那么咸,“中国客人一般晚上来吃晚饭,这时菜品结构会相对增加辣的,西方客人有下班回去洗完澡出来就餐的习惯,因此稍晚等西方客人来后,菜式就以西餐为主。”,赵丙基如是说。

  林岳认为,异国风味要立足其实是不容易的,因为它必须在“正宗”和“好吃”之间取得平衡,有时候正宗不一定代表好吃,主要是正宗做法的调味料、口感可能不是本土消费者喜欢的,所以有些异国风味就做了妥协和改良,这也是基于市场的需要,但却可能会丢失一部分真正喜欢的粉丝或希望吃到家乡味道的异国人士。

  “从这个角度来看,毕竟真正的粉丝以及异国人士占比相对较少,所以向市场妥协,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对的,这是本土化的创新和尝试,这是容易打动消费者的地方,也可以避重就轻,让希望吃到‘正宗味道’的粉丝少一些挑剔的机会”,林岳如是说,他认为,整体来讲,国内市场的异国餐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坚持生搬硬套地复制正宗味道,则有可能很难有发展,因为口味这个东西是多年以来的习惯,需要潜移默化地培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许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出门不再带钱,比如吃饭很少出门。对应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服务行业首先要改变,不然服务跟不上需求,就会被快速淘汰。

  曾经大街小巷层出不穷的饭店如今越来越少,房价猛涨,门店的面积一缩再缩,直到,缩减的客位不足以支撑生活,那么,这家店便结束了。然而,也有人在危机的市场中发现了新的商机,客人不愿意上门了,那就送过去吧。

  于是,由于工作繁忙,不爱出门等多重现状下,外卖便成了新的商机。但不是所有的针对服务都能满足需求,起码,外卖就不是这样,很多增加了外卖业务的餐饮实体店发现,新业务的增加加重了工作量,但是与收益相比并不成正比。可是于此同时,百度糯米、美团、饿了么等一系列外卖平台却风生水起。同样是外卖,为何差距这么大呢,都市派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了以下几点差异。

  一、宣传程度不同:经营便离不开宣传,宣传力度越大,覆盖程度越广,那么交易量也会相应增加。传统餐饮企业的宣传局限于自身店面,店员,派发传单以及社交网站,影响范围小。互联网餐饮的宣传则要广泛得多,只要消费者进入相应平台,周围五公里尽在掌握,现有客户潜在客户都能宣传到。这样的宣传力度,是传统行业所不及的。

  二、信任程度不同:顾客对传统餐饮的信任来自于本身体验与朋友推荐,店家说得再好,也难免有自卖自夸之嫌,难以服人。互联网餐饮的信任则可以通过销售量和好评了解,而且外卖平台为保证平台质量,都会先对入驻商家进行考察,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无须担心。

  三、工作量不同:传统餐饮之所以面对需求也不能提高业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工作量太大,难以应付。点餐的人来自不同方向,而一个店家一般只能请一至两个送餐员,这将导致送餐效率较慢,而送餐时间长会降低客户体验,所以传统餐饮的外卖难以为继。而互联网餐饮则没有诸多顾忌,首先是送餐时间,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送餐员送达,避免了绕路等浪费时间的情况,其次,外卖平台会有时间预设,消费者有心里准备,会极大减少时间带来的不满。

  四、品牌效应不同:互联网餐饮最大的优点是周围店家随手掌握,即使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也能由网络迅速了解周围的餐馆,当在外地看到家周围的连锁店时,便会产生亲切感和信任,这便是品牌效应。传统餐饮虽然同样具有连锁店,甚至更多,但是对于一个外来人来说,难以在第一时间知晓。

  经过比对,都市派一改传统餐饮模式,取消线下消费,只发展线上渠道,做一个完完全全的互联网餐饮企业。为了加大品牌效应,都市派着手在各地发展连锁店,让老顾客外出也能吃到熟悉的味道。当然,加盟也是都市派发展的方向之一,投资6——8万,两人一星期即可开店(前十名免加盟费)。都市派将会严格依照市场定位,选定具体开店范围、地址、并免费提供设计图纸,并将协助加盟商做好人员的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考核,以达到总部要求。加盟商的所有线上营销,计划,策略,以及后台服务都由都市派负责,以保障店面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最后都市派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到各个分店进行督导检查,协助各分店把控成本控制,保证出品品质。

  时代的变迁总连带着改变一大批企业,或新起或淘汰,能发现最新时代方向的人总能成功快人一步。传统餐饮与互联网餐饮的竞争不过是表象之一,互联网+时代许许多多的行业都在悄然改变,商机无处不在,只看你敢不敢来。

  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提升,推动调味品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是调味品行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从结构上来看,在本轮餐饮下行阶段中,高端餐饮率先恢复,将带动品牌化、高端化的调味品恢复。未来至2022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19亿元。

  “十二五”期间餐饮行业历经行业洗牌、且强势回暖之后,市场逐渐趋于稳定。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餐饮收入35799亿元,同比增长10.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213亿元,同比增长6.0%。餐饮行业在2015年较高速的转暖回升后,当前已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受益餐饮业触底反弹和家庭消费升级,我国调味品市场有望持续增长。据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调味品行业行业现状分析与投资规划建议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调味品年产量达2533万吨左右,其中酱油和食醋占比最大,2016年国内酱油累计产量991.43万吨,增速为4%,占比42%左右。

  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调味品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是调味品行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到2885.98亿元,预计2017-2022年期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至2022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19亿元。

  从调味品行业的下游来看,餐饮渠道和家庭消费渠道目前占比约为6:4,餐饮行业为调味品的重要渠道,截止2017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餐饮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1%,较同期减少0.3个百分点,从前五个月的增速情况去看,虽然较同期仍为负增长,但是下滑幅度已经逐步收窄。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累积同比增长7.8%,较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前五个月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自年初以来逐步好转,从结构上来看,在本轮餐饮下行阶段中,高端餐饮率先恢复,将带动品牌化、高端化的调味品恢复。

  家庭消费需求更加注重品质与健康,当70年代日本酱油遭遇行业增长天花板时,健康化与功能化的消费升级重新打开增长空间。消费升级过程中,家庭消费者更亲向于购买制成具有不同营养保健效果的调味品,这也造成了调味品行业细化产品,细分等级的发展趋势。

  对于调味品行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因此在选择研究机构时一定要先鉴别研究咨询机构的实力,以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9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8月全国餐饮收入为3360亿元,同比增长10.7%。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为829亿元,同比增长7.6%。2017年前8个月全国餐饮收入为25110亿元,同比增长11.1%。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6171亿元,同比增长8.4%。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餐饮市场发展持续平稳较快增长。8月,全国餐饮收入、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的发展速度相比上年同期分别提升0.4个、3.2个百分点。1-8月,全国餐饮收入增速仍与上年同期持平,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优势继续扩大至2.2个百分点,大中型品牌餐饮企业带动作用强劲。餐饮市场领先整个消费市场增幅0.7个百分点,是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餐饮行业要以满足普遍需求为出发点,以质量提升为落脚点,将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餐饮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突出的问题,重点提升中高端产品和服务质量,大力推动餐饮市场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下半年以来,餐饮市场增长略显乏力,食品安全成热点话题,接下来要充分利用国庆、中秋“黄金周”假期所带来的旅游餐饮旺盛需求,使全行业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全国共生产水泥2.12亿吨,当月同比大幅下滑3.7%,出现超预期萎缩。自2016年水泥需求反弹以来,如此大的当月同比降幅尚未有过。前八个月共生产水泥15.37亿吨,由于8月的拖累,使得累计增速由正转负,累计同比下滑0.5%,水泥库存期短,产量基本上反映了需求,从而引发市场对水泥需求的广泛担忧。

  往年,8月水泥需求是全年由淡转旺的转折点,平均比7月份多产水泥200万吨以上。然而,今年8月份,水泥产量却比7月份减产近100万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主要有两点。

  2017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共进行两批督察,第一批7个省市在4月24日~5月28日期间,此轮督察覆盖省市水泥产量占全国比重22%,期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停窑的情况,只有少数企业因矿山整治等进行停窑整改,而且停窑时间很短。第二批在8月8日~9月15日期间,覆盖8省市,产量占全国比重22.3%,其中四川省出现了大面积停窑,自8月7日开始川中成德绵及周边地区多数熟料线以及水泥磨机陆续停产,相关商混站、矿山、砂石开采以及码头运输等行业同步整顿,使得企业销量下降4-6成左右,其他地区企业仅少数保持单线运行,多数处于停窑状态。山东企业8月6日开始停窑10天,枣庄熟料线全部进行停产整顿,督察期间矿山、砂场开采也受到限制。浙江受部分地区石矿停产整顿影响,矿石供应减少,从而导致混凝土端水泥需求减少,另外浙江富阳地区为完成年度节能降耗任务,区域内水泥企业要求停窑10天。第二批督察中这三个省的水泥产量预计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四川、山东。

  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今年8月全国平均降雨量124.6毫米,同比增长达32.8%,是自1961年以来同期的第三高位,广西、黄淮东部、江淮中南部、江南中北部等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0%~100%不等。此外,8月,共有5个台风生成,其中有两个台风先后登陆珠三角,比历史同期数量偏多0.2个,今年最强台风“天鸽”对珠三角形成正面袭击,对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均有影响。

  根据市场反馈,随着天气的好转及环保督察的结束,前期萎缩的需求逐步反弹,推动价格出现上涨。两广地区广西需求快速恢复,价格回涨,广东珠三角及粤北随之也普遍上调水泥价格10~20元/吨不等,熟料价格也走高10元/吨;长江流域水泥价格也形成新一轮涨势,预计至少还有两轮以上上涨。

  我们保持对全年需求稳定在24亿吨的判断,不过区域分化将有所加剧。北方市场,西北地区需求将成为亮点,今年需求改善十分明显,而华北、东北依然难有起色,今年冬天错峰生产及部分地区因环保要求停止工程施工将进一步降低水泥消耗;南方市场,随着旺季的到来,从下游管桩、混凝土的表现上看,依然表现乐观,南方市场水泥需求仍有望逐步创新高,华东水泥需求仍有同比2%以上的增幅,中南广东以及西南市场依然有不错的增长。

  近年全国发生的几起重大火灾事故,都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有关,因此保温材料的防火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建筑外墙保温采用的材料有:硅酸盐保温材料、胶粉聚苯颗粒、钢等,防火和环保性能不够理想。

  岩棉是一种天然环保型防火、绝热型保温材料。它是用天然岩石、高炉矿渣作为主要原料,外加一定数量的辅助材料,经高温熔融喷吹而制成人造纤维,再用其制作成岩棉制品。岩棉的最高使用温度可达650℃,用它制成的板、毡、管壳、粒状棉等,可耐高温,适用于工业高温设备的保温,目前建筑的外墙保温、防火、隔热也在大量使用岩棉。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开始重视岩棉类保温材料的生产及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力求大幅度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现在岩棉保温材料在国外建筑外墙上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建筑节能用保温材料占绝大多数。例如,美国、瑞典及芬兰等国家80%以上的岩棉用于建筑保温、节能;在德国,法律中明确规定,高度超过22米以上的建筑严禁使用有机可燃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材料等),大部分使用岩棉作为内墙保温隔声、外墙及屋面保温材料。

  最近,国际权威机构在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保温材料市场需求将以每年9%的增长率发展。目前,岩棉因其良好的保温、隔热、防火、吸声的特性,及环保、经济、实用的优越性,已被工业和建筑业广泛采用。

  岩棉以其不燃、无毒、导热系数低、吸音性能好、绝缘、化学稳定性能好、使用周期长等特点,被国内外公认为理想的,也必将以优异的隔热、保温、防火性能占据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市场。

  岩棉除在建筑、工业上应用以外,还可用于农业生产。超低密度绿色环保,开创了国内岩棉作为无土栽培基材领域生产绿色食品的先河。超低密度岩棉板是无土栽培的最好基质,可用它种植水果、蔬菜、花木、草坪等,绿色环保更无公害。

  今天,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8月份全国景气指数BHI数据。8月BHI为94.14,环比上升2.49点,同比下降14.48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卖场8月销售额为773亿元,环比上升0.94%,同比下降23.81%。1-8月累计销售额为5610.1亿元,同比下降25.19%。

  据悉,BHI为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的简称,反映了建材家居装饰材料的景气度及市场走向,同时与国家开发景气指数对比,还能反映出房地产刚性需求的强弱。

  随着全国建材家居市场“节日效应”的日益淡化,自2012年起,8月淡季均呈反超趋势。2017年也未例外,本月BHI在连续3月下跌后出现反弹。

  8月全国房地产市场投资、销售等核心指标均较为平稳,商品房销售增速有所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1.42,与7月份持平。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985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增速比1-7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额78096亿元,增长17.2%,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经过连续5个多月的楼市调控,一二线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态势明显,但三四线城市目前销售和投资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景气度。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表示,从投资角度看,今年以来房企的投资节奏相对平稳,房企大多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此,当前建材家居市场也整体表现出低位维稳状态,这一点从BHI分指数“就业率指数”及“出租率指数”同比表现可见一斑。

  另外,本月BHI分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环比表现最为亮眼,上涨达17.91点。

  该副会长认为,虽然近年随着家居促销常态化,淡旺季的界限区分已经淡化,但建材家居卖场及企业仍不能放弃“金九银十”的推动作用,不过在当前消费升级,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品质及消费体验的情况下,建材家居市场备战旺季的营销发力点也越来越侧重于设计、品质及体验感等方面。

  据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1.7%,为年内次高点,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8月制造业PMI超预期走好,这里建议建材家居企业仍需保持警惕,面对当前新的竞争、新的成本结构和新的经济模式,企业的转型升级仍需立足于当前的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相信不少消费者在选购家装建材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在商店选购地板或者瓷砖时,在店内看到的“样品”颜色和款式都很中意,但是一旦下单后,等商品送到自己家中实际安装时,却总发现收到的商品颜色或款式和样品总好像不大一样。为什么商家展示的“样品”和收到的实际商品总是会有差距呢?最近市民张阿姨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事。

  家住雨花台区的张阿姨想给新房铺装地板,于是就到家附近的建材市场进行选购,走进了一家地板商店后,商家拿出了几款不同材质的地板样品给张阿姨看,张阿姨通过对比后看到了一款橡木地板的样品,这块橡木样品地板颜色厚重,纹理清晰,几乎看不到任何瑕疵,非常好看。

  谨慎的张阿姨询问商家这款地板质量合格不?商家满口承诺说,这款橡木地板不仅保证质量合格,而且是他们店内的AAA产品,张阿姨可以放心购买。张阿姨看了一下地板上的标签,果然贴有AAA的标志。在得到商家的承诺后,张阿姨以单价35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了60平方米的地板,共计货款21000元。

  5月底,商家把张阿姨订购的地板送到了家中,张阿姨打开准备铺设时突然发现,有40块左右的地板存在一定色差,而且在个别地板纹理上还能看到木节,和自己当初看到的样品实在是差距太大。于是张阿姨联系商家要求换货,得到商家的答复却是实木地板存在色差和木节是正常现象,这不属于质量问题,所以不同意更换。张阿姨心想,实木存在色差不属于质量问题,自己可以理解。但是标明了AAA等级的地板上存在木节这么明显的瑕疵,这难道还会是合格品吗?和商家争吵无果后,张阿姨带着一块表面有木节的地板,来到了投诉举报中心进行投诉。

  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2345工作人员接待张阿姨后,认真查看张阿姨提供的地板,发现张阿姨提供的地板表面确实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木活节。随后工作人员向张阿姨讲解了我国的实木地板现行标准(GB/T 15036-2009)。根据该标准规定,实木地板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类,其中木节项目只要地板的表面活节直径不大于25mm,那么地板的外观质量都是符合要求的,所以张阿姨带过来的地板外观质量是合格的。

  工作人员随后来到商家店内对该样品进行核实,发现商家门店内展示的地板样品和张阿姨提供的地板外观上确实有一定差距。(家装网,最专业的家庭装修网站

  随后执法人员指出虽然实木地板存在色差和少量木节是正常现象,但是商家在展示样品时应该按照商品的真实外观进行展示,不能只展示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商家的做法违反了商品交易中的诚信原则,也影响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商家同意为张阿姨免费更换存在较大色差和有明显木节的40块地板,张阿姨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在离开时笑着对工作人员说,自己马上就要去买瓷砖,这次自己选购肯定不会只看“样品”了。

  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市场上目前有个别家装建材的销售商家,利用精挑细选的“样品”来诱导消费者选购。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不要盲目地被“样品”所迷惑,充分了解商品实际情况后再购买不迟。

  同时,在签订购买合同时,最好要将商家的质量承诺和售后退换货承诺写在合同内容中,以利于在后期出现纠纷维权时有据可查。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建材过程中,发现有商家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也可以直接拨打12345或12315电话举报。

  周二,澳联储最新的会议纪要显示,澳联储在8月政策会议上预计,由于中国钢铁需求触顶,而铁矿石全球供应量持续扩大,短期内铁矿石价格将出现下滑。

  同时,8月中国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中国铁矿石和钢铁进口量自今年5月以来稳步下滑,目前已缩减至2016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

  同时,8月中国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中国铁矿石和钢铁进口量自今年5月以来稳步下滑,目前已缩减至2016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

  根据8月会议纪要,澳联储认为,由于中国钢铁需求持续旺盛,近来处于高位的铁矿石价格始终有基本面支撑。

  澳联储指出,由于长期强劲的矿业投资,全球铁矿石供应将出现持续扩张,预计价格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下滑。

  澳联储还指出,随着中国的人均钢铁产量水平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钢铁生产水平趋同,其产量可能已达峰值,中国钢铁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将不会对全球铁矿石需求造成明显提振。

  不过,澳联储表示,长期来看,随着住宅建筑和运输基建的投资增加,印度需求对大宗商品市场将会有潜在的影响。

  9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形成统一、系 统、规范的清洁生产评价文件体系,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依规实施清洁生产,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就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等1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9月18日,分析师弭澎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合规在产企业经历了近几年的 连续的环保监察,企业环保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虽然此次实行清洁生产评价体系,会继续加强对钢铁行业的敦促,但整体来看,仍然是大环保步伐下的一 环,对生产会有一定影响,但在目前环保压力基础上也不会形成太过夸张的影响。毕竟这次清洁生产标准细化到了钢铁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于钢厂,特别是长流程大 钢厂的要求可谓是“事无巨细”,炼钢、炼铁、铁合金等环节是需要关注的。

  东吴期货一位分析师昨日表示,9月1日起,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 强化督查正式开启。半个月后,环保部将组织102个工作组进驻“2+26”个城市及所属县区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巡查。本次大气督查开展时间较长,巡查范围较 广,配合近期趋严的环保限产政策,对供给端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分析师李群认为,环保是把“双刃剑”,中小散乱企业、“僵尸企业”、“地条 钢”、落后产能都被清退,重点城市的生产企业限制生产。虽然环保使得企业生产以及排放标准提高,推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从今年上市钢企的财报来看,盈 利状况均有所改善。对比2015年几乎全军覆没的状况,2017年钢企盈利达到一定高度,不达标企业的清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集中度。预计四季度钢价 或将前高后低,持续攀升的后续动力略显不足。

  由于传统的“金九”旺季消费需求并未有明显的释放,市场观望气氛浓重,国内现货钢市小幅下行。铁矿石市场的成交也有转淡的趋向,矿价稳中趋降。

  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最近一周,国内现货钢价综合指数报收于154.6点,一周下跌0.71%。受到上一周末钢坯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周 初商家的报价便出现了松动。价格趋跌,终端的观望情绪趋重,市场成交较为清淡。周后期,钢材期货市场快速下挫,现货钢价也随之下行,但由于商家整体的销售 压力尚属有限,加之主导钢厂继续挺价,使得现货价格跌幅明显小于期货。

  在建筑钢市场上,价格小幅下跌。上海、杭州、济南等地吨价一周下跌10元至100元。目前,市场信心受到一定影响,商家的出货意愿较强。目前来看,在钢厂产量和库存双增的情况下,市场资源投放量较为充足,而“金九”的旺 季需求表现不及预期,势必使钢市进入弱势震荡的格局中。

  在板材市场上,价格总体下跌。热轧板卷价格跌幅相对较大,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吨价一周下跌20元至170元。目前市场需求整体偏弱,成交稍有萎缩。一些商家认为,库存水平相对并不太高,加上成本的因素,因此也不愿意以过低的价格来销 售。中厚板价格震荡偏弱,上海、京津冀、沈阳等地吨价一周下跌10元至100元。成交走弱的迹象明显,下游需求短期内尚未有放量的苗头。

  铁矿石市场稳中趋弱。据相关机构最新报告,在国产矿市场上,河北地区铁精粉价格基本稳定,钢厂采购基本正常。进口矿价格先涨后跌。截至14日,普氏 62%品位铁矿石指数为每吨74美元,一周下跌0.15美元。随着市场对今年四季度钢厂环保限产预期的增强,铁矿石市场的压力在逐渐增大,不少钢厂前期补 库较多,近期转为观望,成交转淡。

  相关机构分析认为,目前钢材的社会库存仍在持续攀升,旺季需求改善的预期到目前为止并未实现。市场关注的焦点已转移到需求低迷的层面,钢价下行的压力加大。

  似乎开启了下跌的模式,自9月4日起,螺纹钢期货价格便处于持续下跌之中。截至9月14日收盘, 螺纹钢主力合约1801报收于3831元/吨,与月初的最高点4194元/吨相比,9个交易日下跌363元/吨,跌幅6.52%。因此,单纯从螺纹钢期货 价格走势来看,“金九”成色还有待检验。

首页
电话
邮箱
联系